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暂停持美债 
国际资本明显回流美国
 
《国际金融报》 记者 付碧莲 ( 20110120   01 版)
 

将卖出美国国债的资金用来购买资源型产品,进而增加进口

在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的情况下,把“软通货”转化为“硬财富”更安全

  当地时间1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1011月,中国减持了11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结束了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4个月的增持操作。不过,截至201011月末,中国仍以8956亿美元的持有量为美最大债权国。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主动调整外储结构的意愿——将卖出美国国债的资金用来购买资源型产品,进而增加进口。”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在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的情况下,把‘软通货’转化为‘硬财富’更安全。”

不过,孙立坚坦言:“不排除中国将卖出所得资金,转而投资欧元区国家国债的可能性。”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多位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购买葡萄牙、希腊等国国债的意愿。

报告显示,201011月,美国国债前五大持有者中,中国和石油输出国均减持了美国国债,日本、英国、巴西则增持美国国债。其中,日本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从去年10月份的8750亿美元增至8772亿美元,仍为第二大美国国债持有者;英国去年11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增至5118亿美元,创下历史高点。

总体而言,201011月,境外投资者共计净买入美国国债617亿美元,远高于10月份的247亿美元。其中,当月私人境外投资者净买入515亿美元美国国债,高于10月份的259亿美元;当月央行等境外官方机构净买入美国国债为111亿美元,扭转10月份10亿美元的净卖出局面。

“去年11月国际资本明显回流美国。”对此,孙立坚表示:“这一方面缘于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市场对其经济前景较为乐观,从而吸引资金回流;另一方面,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再度爆发,导致不少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

但孙立坚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兴市场开始采取资本管制举措,通胀高企以及市场对于2011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的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毕竟美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尚未出现通胀苗头,所以,投资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还是较高,依旧是近期市场较为安全的选择”。

话题:



0

推荐

孙立坚

孙立坚

2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