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谁在让油价大起大落?!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孙立坚

 

受美联储日益临近打开加息通道的影响,昨天上午美元指数突破100美元大关,创8个月新高,对全球大宗商品产生了巨大的抛压影响。尤其是伦镍价格暴跌4.91%,创12年新低。原油也紧跟跳水逾2%,跌破41美元。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沙特提出要和OPEC国家和非OPEC国家合作稳定油价的意图后,原油价格迅速反弹,一度出现快涨,然后应声回落。如何看清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时机,世界经济冷暖的风向标之一—石油价格的走势,对把握全球市场的资金动向意义非同小可。

今天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的格局能否成型,与之相对应的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从靠题材做局、快进快出的“资金市”,转变成靠稳定持有金融资产从而得到未来有增长潜力的商业机会所带来高收益回报这样的“价值市”,不仅与大国的消费能力能否早日提振(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息息相关,而且还和产油国“熊市策略”(独立降价销售争抢市场份额的行为方式)向牛市策略(产油国一致稳定供给改善交易条件的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否行之有效也密不可分。当然,如果供求失衡关系的市场价格调整机制,受到政治外交策略的干预影响而无法充分有效的运作,那么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就会日益增强,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家庭的消费意愿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倒逼本国政府掌控的财政金融的救市政策,不得不加大力度、延长运行时间,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此间国际资本的流动反而会越来越借助货币充裕的低成本,进行“短期化”、甚至“高杠杆”的投机套利,从而自然形成了“去产业化”的不良后果,尤其是缺乏创新环境的新兴市场国家这种倾向更为严重。

今天造成油价破坏、加大全球通缩压力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没有找到除了货币政策手段以外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国际政策协调的办法,结果全球化环境中各自为阵的救市政策产生了影响他国经济复苏的消极的外部性,相反却给本国金融市场带来流动性泛滥、金融泡沫、挤压健康需求、影响资源价格与实体经济同步复苏的高风险。由此造成的资源价格过度的疲软,不仅严重打击了资源国家和和资源行业的复苏能力,而且造成了下游行业恶性竞争破坏价格的商业生态,从而使得油价的下跌,非但没有给下游制造业带来了成本节约的利好局面,反而因为下游行业释放了成本压力后形成的过度价格竞争,使所在行业呈现出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经济通缩的格局。

第二,由于石油市场今天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陷入了买方市场,OPEC国家的减产非但改变不了市场的价格走势,反而让自己选择的交易条件恶化形成了利润反弹的绊脚石,所以,沙特带头降价占据市场的策略逐渐形成上风。再加上美国放松了本土石油开采和出口的限制,伊朗新成员开始跨入全球石油市场,和主要石油进口国陆续完成了自己的储备计划,因此,全球石油供给的能力目前来看严重过剩。当然,这其中不排除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通过遏制石油价格回暖的战略来制裁俄罗斯的政治干预因素在起着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经济制裁的“度”掌握不好,很有可能西方世界的这一外交制裁策略,反而打垮了自己正在为摆脱通缩竭尽全力实施的财税金融货币等救市政策的积极效果。

第三,一直处在“对冲美元疲软”地位的原油期货市场,今天也成为影响现货价格走软的风向标。由于目前上述多个空方的因素已经让石油价格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处在了一个接近于“地板价”这样的状态,所以,目前靠题材“追涨货币起伏”的投机力量,落袋为安的最好办法就是暂时持有没有太多下跌空间的石油期货资产,一旦货币政策出现了风吹草动的迹象,马上就会抛压期货去寻找下一轮投机获利的货币标的。尤其是目前美联储QE政策退出的举措箭在弦上,美元和其他货币此消彼长的态势非常明显。因此,石油期货作为对冲汇率风险的作用暂时减弱,相反偶尔暂时性持有石油资产反而能达到掩护货币市场投机资金落袋为安的效果。所以,石油价格的反弹,在目前的格局下和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没有稳定的内在联系,而更多的是受大进大出的金融资本影响,至少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即使其间偶然价格会飙升,但也是昙花一现。

总之,哪一天开始石油价格出现趋势性反弹,那就说明地缘政治的混乱、产油国之间的价格战、世界经济投资消费意愿的低迷、金融资本对未来商业发展的消极判断以及货币政策落入“流动性陷阱”等问题,都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它甚至作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先行指标让我们最先感到春天马上到来的气息。


0

话题:



0

推荐

孙立坚

孙立坚

2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