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期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报告观点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邀请相关专家对2014年4月《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与2014年3月的复旦-ZEW景气指数报告对比分析,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形成了以下3个主要观点:
① 对中国经济形势没有持续3月的悲观判断。这主要与政府对民生工程改革推进的力度有较大关联。社会保障体制的强化与居民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国内消费增长是支撑该判断的主要依据,这也反映在保险行业景气指数回暖和未来消费者物价指数反弹的调查结果中。
②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优先股改革、沪港互联互通等)的红利,将提升沪港板块的股指回暖,也将会带动拥有主板市场的上海经济景气指数的回暖,以及投资银行景气指数的上升。
③ 进出口贸易以及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预测指数,实体经济行业营业收入、地区经济和房价等各项景气指数不同程度的下滑等,都反映出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区域经济、亦或是微观经济依然处在下行趋势中。
以下是更为具体的解读内容:
一、4月问卷调查表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回暖的迹象,3月的悲观研判没有持续;对美国经济形势保持乐观判断;对欧元区经济形势仍然低迷的研判不变,但程度有所缓解。
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从3月的37.9回升至41.1,欧元区经济的景气指数从-7.6略微上升至-5.4,中国经济的景气指数由-4.5回升到1.8,与上期相比,专家对中国经济形势悲观担忧的判断没有进一步加深。
二、与上期调查相比较,4月份对中国GDP增长预期持续向下调整,对美国GDP增长继续维持稳步加快的预判。
专家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7.39,与3月的调查数据相比下降了0.12%,对2014年第2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也出现下滑。专家对美国经济增长继续持有乐观判断,预测2014年第2季度的GDP增长率为2.68%,2014年的GDP增长率达到2.73%,两者预期与上期相比都有所上升。
三、中国的通胀率预期出现一个小幅反弹的态势,而美国通胀率预期与3月调查相比出现向下回落的迹象。
未来3个月中国的通胀率为2.49%,未来一年的通胀率为2.64%。与3月数据相比,通胀预期出现小幅回升。美国的通胀率短期保持在1.6%,1年期通胀率为1.73 %,较3月预期相比出现回落。
四、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信贷市场的利率预期都与上期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对货币总量M2增长率的判断出现略微调整,偏向于小幅上升。
调查数据显示,3个月期限的SHIBOR短期内(3个月)利率的预期为5.5%,1年后的3个月期限的SHIBOR的利率的预期为5.44%都与3月预期一致。1年后年存款利率的预期为3.2%,与3月预期相比略有上升。1年以后的年贷款利率的预期为6.06%,低于3月预期0.07个百分点。75%的专家认为中国未来6个月货币总量的增长率会提高,其中,预测上升的占比为4%,小幅上升的占比达到71%。
五、受到对沪港股市直通预期的影响,对上证与恒生股指的预期偏向小幅上涨,而对创业板市场维持看空的预期。原油价格未受经济景气指数下行的影响,对未来价格预期表现出稳定态势。
专家对上证综指的预测偏向小幅上涨的判断,本期调查时的上证综合指数基准为2099点,3个月后的预测平均值上升42点;对恒生指数的预测保持谨慎向好,本期调查时的恒生指数为22696点,3个月后的预测平均值上涨178点;对创业板指数的预测维持下跌,本期调查时的创业板指数为1368点,3个月后的预测平均值下跌24点。WTI原油价格短期的预测平均值为102美元/桶。
六、就对外贸易的预期来看,进出口预测指数双双出现下滑。同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预期出现向下调整,而对外直接投资的预期出现大幅向上调整,对外汇储备的前景判断则与上月调查保持一致。
经济指标预测指数显示,14年4月外汇储备预测指数为19.6,与上期数据基本持平,FDI输出预测指数高于3月数据18个点左右,FDI输入预测指数进一步下降8个点,出口预测指数下降24个点,进口预测指数下降约16个点。
|
外汇储备 |
FDI输出 |
FDI输入 |
出口 |
进口 |
3月调查结果 |
19.7 |
28.33 |
11.67 |
34.85 |
42.42 |
4月调查结果 |
19.6 |
46.3 |
3.7 |
10.71 |
26.79 |
七、国内经济景气指数,除了国内消费出现回暖态势之外,其他主要指标包括反映汽车消费的指标、世界贸易份额和就业率的景气指数都出现明显下滑的态势。
国内消费景气指数与3月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上升;就业率景气指数继续下滑,从3月调查结果的3.03下降到-3.57。此外,汽车登记率与世界贸易份额景气指数虽出现下滑,但依然反映出未来将持续增长的预期。
|
国内消费 |
就业率 |
汽车登记率 |
世界贸易份额 |
3月调查结果 |
36.36 |
3.03 |
46.77 |
38.78 |
4月调查结果 |
41.07 |
-3.57 |
41.07 |
33.33 |
八、4月调查显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趋稳迹象。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欧元小幅贬值的预判,这主要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将进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阶段有关。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3个月后的平均值为6.17,1年后的平均值为6.17,与上期数据一致;预测欧元兑美元汇率3个月后的均值为1.37,1年后的平均值为1.35,与上期相比呈现出欧元小幅贬值的预期。
九、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除建筑业的景气指数基本不变外,其他行业的景气指数都延续了向下调整的格局。就金融行业的盈利预期来看,投资银行盈利预期出现回暖迹象主要与IPO的重启以及未来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发展有较大关系;保险业盈利预期的回暖与中央对民生政策的改革与落实,例如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与长期配置的政策出台有关;受到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预期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预期出现向下调整的迹象。
与3月调查结果相比,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下降5个点,化工/制药行业景气指数下降约9个点,机械/工程行业景气指数大幅下降近24个点。电子产品景气指数下降近12个点,零售贸易景气指数下降约14个点。此外,建筑行业景气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能源行业景气指数回落约14个点,信息技术景气指数回落近9个点,通讯服务景气指数下降了12个点左右。商业银行景气指数比3月调查的景气指数下降约1个点,投资银行的景气指数上升近10个点。保险业的景气指数上升7个点。可以看出,专家对金融业盈利增长的预期强度与上期相比略有回升。
|
汽车 |
化工 /制药 |
机械 /工程 |
电子 产品 |
零售 贸易 |
建筑业 |
能源 |
信息 技术 |
通讯 服务 |
||||
3月调查结果 |
55.17 |
58.93 |
22.41 |
55 |
48.33 |
13.33 |
39.66 |
70 |
61.67 |
||||
4月调查结果 |
50 |
50 |
-2.27 |
43.18 |
34.09 |
13.64 |
25 |
61.36 |
50 |
||||
|
商业银行 |
投资银行 |
保险业 |
|
|||||||||
3月调查结果 |
16.67 |
39.66 |
43.33 |
|
|||||||||
4月调查结果 |
15.91 |
50 |
50 |
|
|||||||||
十、除沪深两地之外,各地的经济景气指数均现下滑态势。上海经济的回暖可能与股市改革及保险资金入市等相关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红利有关。就各地房价预期来看,除了前期房价预期跌幅较大的香港、广州和深圳有略微回暖之外,其他地区的房价预期依然处在向下调整的判断之中。
北京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了2个点左右,香港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了9个点左右,广州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了4个点左右,天津与重庆经济景气指数下滑都接近4个点。北京与上海房价景气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达到17.86和19.64点。此外,对重庆房价走势首次出现看跌的预判。
地区经济趋势景气指数比较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广州 |
深圳 |
天津 |
重庆 |
3月调查结果 |
27.27 |
37.88 |
14.52 |
24.24 |
27.27 |
19.7 |
20.31 |
4月调查结果 |
25 |
44.64 |
5.56 |
19.64 |
28.57 |
16.67 |
16.67 |
地区房价景气指数比较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广州 |
深圳 |
天津 |
重庆 |
3月调查结果 |
30.3 |
28.79 |
-15.63 |
0 |
0 |
-17.19 |
1.56 |
4月调查结果 |
17.86 |
19.64 |
-5.56 |
9.26 |
5.56 |
-12.96 |
-11.11 |
【政策建议】
1重视中国资本市场财富创造的环境建设。应根除劣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低成本资金来维持恶性竞争状态,夯实维护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营造有利于优良企业价值投资的融资环境、真正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增加财富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以内需主导、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2加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环境建设(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行政服务效率改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科学监管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原则的贯彻等)。从促进企业对优质人力资源开发着手,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和推动结构转型,力争改善产业经济整体的盈利能力。应注意,避免走过度依靠劳动力与原材料的成本优势,通过恶性竞争来占据市场份额的发展老路。应该通过有效利用大学生的知识资本,以高附加价值的“中国智造”来替代低附加价值的“中国制造”,从而抗衡企业所面临的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而单靠宽松货币政策来扶持实体经济部门的做法,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3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建设。在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应积极扶持中国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教育等)的同时,还应该调动企业“走出去”的能动性,依靠海外投资收益所带来的全球化红利来弥补商品出口创造的全球化红利的下降趋势。中国也到了发展跨国企业的时代,未来需要通过做大GNP来对冲GDP的下降,通过提高专利、品牌和教育等知识产权出口的附加价值来对冲生产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商品出口下降的挑战。因此,加大对企业提高研发能力的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重视对“海外投资收益”和“知识产权出口”所带来的两个新型全球化红利的挖掘,应成为今后政策制定的方向之一。
*最后,我要感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徐赟和其他成员的大力协助!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