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影响中国市场内需不足的障碍主要有三个:一是有消费愿望但没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今天解决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是释放这种消费能力的关键所在;二是有消费能力但不愿消费的问题,今天推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建设是解决中国居民过度金融投资以达到“自我担保”效果的又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三是有消费能力而且有消费愿望但无法实现他们所渴望的消费方式。今天,常常能看到中国的富人们在海外市场潇洒走一回(走几回都有),他们在海外对名牌产品的“慷慨消费”让西方人都大饱眼福,可是,这种消费并没有能给中国本土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带来利润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即不能够实现健康的收入再分配格局——“富人们”给为他们服务的“穷人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以提高全民整体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说,这部分没有后顾之忧“富人阶层”今天选择的消费产品,在中国市场常常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这里有我们厂商产品的定位问题,有我们自身品牌不过硬的问题,也有我们产品的诚信不到位的问题,当然有些消费虽然能够实现,比如高档的住宅楼,但这种消费可能会带来八层中低收入的生活成本增加的问题,解决不好后者的问题,不光是内需不可持续,而且会破坏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寻找没有负面影响的刺激富人消费的模式是中国目前这种特有的经济结构下必须接受的一个重大挑战。它比单纯地向富人征收高额的税收,比如开启遗产税(产权没有明晰的情况下很难操作)效果会更快些,毕竟很多富人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正是其中一批批当初的企业家的努力才推动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于是,提供富人向消费的东西而又不会增加其他人的麻烦,是中国新增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设也许提供了解决富人消费模式的一个很好的范本。但愿它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可以比房地产过度投资或股市过度投资的程度要小很多。以下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接受了新闻晚报的采访,具体内容如下

迪士尼或“通过消费转移财富”

2009-11-05 13:18:00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晚报(上海)

迪士尼到底能给上海带来什么?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认为,除了促进旅游服务等行业外,对于收入分配甚至中美贸易都有一定“功效”。

将提升消费旅游等服务业

“迪士尼入沪,旅游文化消费等相关服务业将迎来大幅度增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认为,虽然迪士尼对各行业都有拉动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旅游文化餐饮等服务行业。但他也坦言,上海迪士尼会使旅游等行业获益良多,但仍不能撼动上海传统六大支柱产业,对于“上海经济的强大引擎之说”,余南平认为“太过理想化”。

“迪士尼”实现收入再分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提出了更为新颖的观点,米老鼠的魅力确实不小,它是实现收入水平良性再分配的有益方式。“我们看到,高收入确实在消费,譬如各种炒房团就是典型。但炒楼炒股在释放消费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果,如房价上扬等。”孙立坚认为,迪士尼作为一个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必然受到全国高收入群体的追捧,而这种文化消费几乎没有任何“副产品”。不仅如此,迪士尼乐园在上海建成后,还能大量吸收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为低收入群体增加收益。“从这个角度看,既扩大了内需,又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收入,良性地实现了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孙立坚总结道,“通过消费来转移财富显然比高税收更为有效。”

间接平衡中美贸易新途径

“如果我们再站得高一点,迪士尼也不失为一个间接平衡中美贸易的新途径。 ”孙立坚补充道。

孙立坚说,解决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措施不是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而是在积极发展双边贸易中促进平衡。美国在文化消费领域大量向中国输出系列产品,也是一种间接平衡中美贸易的方式。“中国有这样的需求,有高端人才在基本满足物质后,对于文化娱乐的享乐需求。那美国有这样的品牌,有这样的产品,也有业已成熟的管理模式。”他表示,“两国在这一点上有战略合作的共同诉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资经营的方式,中美可以共同承担经营收益和风险。

(本文来源:新闻晚报 )

话题:



0

推荐

孙立坚

孙立坚

2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