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际金融城抢食离岸中心

 

20110524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付碧莲

 

 

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之间的互补性远远高于竞争性:欧美与亚太的时差形成互补;至于香港与新加坡,前者注重于人民币结算及保险业务,后者在金融理财方面更具优势

 

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钦点”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昨日有媒体报道,包括新加坡和伦敦在内的重要金融中心都虎视眈眈,放出话来要成为除中国香港外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是专注香港、还是扶植新加坡,抑或是考虑一下伦敦金融城伸出的橄榄枝?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正面临着幸福的选择烦恼。

 

离岸中心多多益善

 

420,英国《金融时报》头条刊文《新加坡欲成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引发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布局全球离岸中心的关注。

 

事实上,觊觎这一头衔的不仅是新加坡。伦敦金融城市长亦频频向央行抛出橄榄枝,表达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意愿。德意志银行等外资企业高层此前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只要条件成熟,包括法兰克福等在内的欧洲主要金融城市亦有同样兴趣。

 

“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的资产负债表尚未得到修复,欧债问题正在出现扑朔迷离的状态,而且随着欧美金融监管更加保守,欧美众多金融创新业务空间在不断收缩。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庞大的社会储蓄都奠定了人民币业务的“良好前景”,且中国正放松相关的各种限制措施,各大金融中心对于人民币离岸中心自然特别青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表示。

 

也有一种担心认为,其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可能对香港造成冲击,但孙立坚认为这点完全无需担心。“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之间的互补性远远高于竞争性:欧美与亚太的时差形成互补;至于香港与新加坡,前者注重于人民币结算及保险业务,后者在金融理财方面更具优势。”

 

孙立坚认为,多个离岸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只有好处。“一旦伦敦、纽约等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形成立体网络效应,这将大大提高人民币国际流通的便捷性和促使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进程。”

 

双刃剑考验监管

 

不过,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上设想只是个美好的愿景,可操作性并不高。“在欧美成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是把‘双刃剑’。”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即使一些技术性问题得以顺利解决,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将更考验中国的监管能力。”

 

孙立坚认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意味着要有足够的人民币存量,而当前中国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90%以上集中在香港,欧美市场几乎没有人民币存量。“一旦伦敦或纽约成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就要从中国输出人民币“现金”到当地,这事实上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开了一条口子,很可能促使中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速度和人民币信用海外扩张的速度都会加快”。

 

另一方面,“热钱进场的风险也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能否经得起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是个很大的问号。”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孙立坚进而指出:“建立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将使中国政府对货币政策的把握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外汇占款高企将大大提高央行的对冲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环境改变时收紧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被大大削弱。”

 

香港先发优势凸显

 

在欧美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遇到的各种限制,无形中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凸显出香港在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方面的先天优势。有媒体援引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中国明确要扶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只有香港,“我们不可能再支持别的境外离岸中心”。

 

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退出,香港人民币存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3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为4514亿元,占香港所有外币存款的15%。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字将跃升至2万亿元。同时,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在今年前四个月已经达到185亿元,超过了去年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358亿元的一半。

 

“香港与内地之间大量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其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香港有很多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优势。因此,至少在510年之内,香港将一直保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先发优势。”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而且一旦小QFII正式推出,即香港的人民币有了回流渠道,将极大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


话题:



0

推荐

孙立坚

孙立坚

2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