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一财经频率FM97.7/AM1422

《财经视点》第405期节目  制作要目

焦点话题:解读我国十月份经济运行数据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副院长  孙立坚 教授

第一财经研究院    研究员  王莹博士

¨        播出时间:2010年11月13号(星期六)17:00-18:00

¨        次日14:00-15:00(重播)

采访提纲:

(开场白):

最近,人们关注的信息主要围绕10月份的CPI可能达到多少以及央行在年内是否会再次加息。本周十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相继出炉,其中,周四公布的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而恰恰在前一天的晚上,央行宣布,再次调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了呢?今天的《财经视点》我们将和两位专家一起,在其他国家纷纷量化宽松”背景下,解读我国十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

采访提纲:

1.     国家统计局11号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1至10月份CPI同比上涨3.0%。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首先,请两位简单阐述一下对上述数据的大体分析。

【答】内外流动性泛滥等因素造成通胀压力增大(CPI增速4.4%确实令人担心)。尤其是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尽管国家统计局对形势比较乐观。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目前增长的支柱。但表现出“上”静“下”动(比如,中央项目投资14845亿元,同比增长10.0%;地方项目投资172711亿元,增长25.9%),“里”热“外”冷(比如,内资企业投资174243亿元,同比增长25.7%;港澳台商投资6001亿元,增长18.2%;外商投资6521亿元,增长4.9%), “阴”盛“阳”虚(比如,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7950亿元,增长19.2%;房地产开发投资38070亿元,增长36.5%)。而值得注意是我们期待结构调整能够换来的消费增长的效果却没有明显的体现,消费活力反而在回落(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 0.2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通胀预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增加了人们预防性的储蓄或金融投资比例。

2.     高于此前人们预测的是,10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这么的新增贷款说明了什么?

【答】反应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高投资、高信贷的特征:中国政府为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转变为人均收入可观的现代“市民”,由地方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张性的结构调整继续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投资环境好了,商业机会才能多,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才有盼头,于是,中国的投资就下不来,而投资的融资来源在目前的中国金融环境中就是银行,最近地方债规模再次抬头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项目周期长,有些效益很低,这样暂时闲置的资金很容易进入虚拟经济部门去追求高收益。管住“多余”的资金也是这次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一个动机

3.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食品价格上涨了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换言之,CPI的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对此,你俩怎样分析?

【答】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我们国内市场,只要国家控制好农产品市场上的供需数量的调节,打击利用农产品价格炒作投机的行为,那么,保证市民生活的菜篮子价格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丝毫无法解决,这样随时有可能会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等,这么多钱压在银行里,银行也受不了。关键是对付流动性过剩,这和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与“新的增长点”是否能早日成型非常有关!

4.     最近,发改委联合了其它几个部委联合采取行动,包括动用储备加大糖、肉的市场投放,是否会对今年后面两个月的CPI数据产生明显作用?

【答】短期内会有积极作用。再加上打击投机行为,处理好市场流动性,增加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预期的。只要改变预期,后两个月的CPI增速是可以回落的。但中长期而言,国内外的流动性泛滥问题不解决,是很难控制好物价水平的。

5.       我们注意到,前面数据中,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明显超过GDP增速的,扣除涨价因素,你们认为这是否反映了刺激内需的效果?

【答】现在的消费主体更多的是政府层面的。但没有这种输血型的做法今天经济的增长就会大打折扣。但是老百姓不消费会带来很多后遗症。目前集中在少数几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明显能看出它们已经被当成金融产品来投资了。所以,从根本上要解决消费的活力还是要解决“没有钱消费、有钱不敢消费以及有钱无处消费”的问题。

6.       10月份的数据中,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0%,环比上涨0.7%。PPI上涨超过CPI,这说明什么?怎么分析?

【答】有几个因素导致PPI上涨:一是全球金融资本在绑架大宗商品,甚至农产品,造成了国家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飙升。二是中国投资规模下不来,对外资源的依赖就大,于是国际游资就会搭中国经济增长的“便车”,等我们需要资源的时候,他们提价卖给我们就能赚大钱了。三是我们的战略储备不足,无法割裂外部对我们的冲击。

7.       10月份,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万2396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89亿元,增长16.8%。这个数据显示尽管当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明显,但是,城镇的销售增长仍高于乡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否会加大“剪刀差”?将来会采取怎样措施加以平衡?

【答】依然反应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失衡格局(发展中国家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城乡收入的差距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差距。政府目前在强化农村的城镇化、城市化建设,以此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实际收入增长的空间。当然,如果让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具活力,我们还得要考虑农村的土地改革问题,还得要健全农民工进城的待遇改善问题。

8.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数据公布之前的两天,人民币的汇率出现了明显的涨势,并且连续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10号,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450元。怎样分析看待这个数据?

【答】人民汇率升值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政治效应”(所谓一遇外国政治会见和会议之前,我们就调整汇率,缓解外压),而是来自于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价值极具不稳定,国际游资都开始走向储蓄多、制造业强的国家去获取他们想要的“硬财富”而不是什么“账面上的借条”!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目前本币都在急剧升值中,幸好,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我们还可以控制汇率升值的节奏。

9.     海关总署10号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当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71亿美元,比9月份增加102.2亿美元。在人民币汇率上扬的过程中,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顺差还在继续积累,这又说明什么?

【答】从昨天我去苏州商务局开会,从那里进一步验证了我的判断:贸易顺差的规模和财富效应相关度要远远高于价格效应,即今天欧美经济因为政府的救市,使得很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回复,但是他们和以前不一样了,会省吃俭用了,于是,他们很在乎东西的信价比,而中国企业的产品恰恰在这方面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我们看到一般贸易品的出口增长要快于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汇率升值对一般贸易品(生活必须品)的影响是迟钝的,但对加工贸易的高附加价值消费品的影响是敏感的。另外,国际分工格局已经让其他国家企业彻底放弃了低端产品的制造,因此,再怎么增值也不会影响欧美企业在这个领域里来跟我们争抢份额。只要欧美坚持自由贸易理念,不打贸易战,那么这种顺差还会持续下去,直到中国的人口红利真正吃完为止。而调整欧美贸易顺差我们可以成立采购团来增加欧美市场高端产品的进口,打汇率仗根本无济于事。另外,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中也可能有热钱的影子,跨国企业可以高报进口价格来获取更多换汇的额度。

10.  在讨论我国调升准备金率、央票利率也略微上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到美联储第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在我国宣布准备金率调升后几个小时,即11号凌晨,美联储宣布,将在11月12号到12月9号之间收购1050亿美元美国国债。显示了在半年“6000亿”的计划中,至少前段是力度比较大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的行列中,例如日本等,也有类似的行动,这又说明了什么?

【答】一些主要发达的国家今天面临的问题和我们有天壤之别。他们今天还在苦斗通缩,我们却被通胀烦恼。他们因为去杠杆化造成了流动性不足,我们却投资高歌猛进,信贷膨胀。所以,如果按照不同国情出牌的话,我们没有理由干预美国的做法。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它的价值一缩水,全球金融资本就慌乱,他们到处乱窜,到哪里哪里遭殃,大宗商品价格涨,农产品价格涨,东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本币大幅升值,热钱推动房价股价,甚至把最终商品也看成投资品。逼得这些国家纷纷无奈的加息,滞涨风险越来越大。日本也有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消除了很多对外债务,引起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最近黄金价格暴涨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的压力也在加大,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对这番话,你俩怎样来解读?

【答】今天货币政策的压力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于三个现象“并存”:虚拟经济部门“通胀”(泡沫)和实体经济部门“通缩”并存,人民币对外升值(汇率)和对内贬值(通胀)的压力并存,国外热钱流入和国内产业资本“金融化”的现象并存。为此,今后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利率和汇率的价格信号手段,疏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构调整),从而尽快打造出今天摆脱危机影响、吸收流动性泛滥问题所急需的“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数量调控的手段来控制热钱的流入和闲置资金进入虚拟经济部门或把实体经济部门“虚拟化”的投机行为(热炒农产品价格等),从而防止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12.    在西方国家纷纷“量化宽松”之际,我采取调准备金率而不加息,是否是抵御热钱流入的措施之一?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3%,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9个百分点。是否又显示尽管目前的准备金率处于历史高位,但还是有调控空间的?

【答】从控制通胀和缓解热钱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来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还会继续。从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来看,价格机制的效果要远远低于数量调控的效果,所以,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会以数量调整的货币政策为主导,而汇率和利率政策则将继续作为辅助性工具,并且调整的尺度也会显得很谨慎!

13.    综合以上信息,两位觉得我国经济接下来的宏观政策,会有哪些调整?

【答】税收政策更要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富转向民富的目标上多出一点招数;货币政策更要从抑制通胀的目标上向市场释放明确的信号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措施,外汇管理局要控制越来越凶猛,越来越狡猾的热钱流入和冲击。银监会更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指导银行业的业务,而要放松管制鼓励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获得健康可持续的高收益的商机,显然它是基于为具备产业创新的现代化企业和健康消费的中产阶层服务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国资委和国土资源部要为培育中国经济的市场活力多出一些好的产业扶持政策。中国政府首脑更要在国际舞台上,联合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阐明自己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多赢”的鲜明立场:那就是全球要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坚持自由贸易的理念,尽早构建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话题:



0

推荐

孙立坚

孙立坚

2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